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1. 简介
    2. 主要研究方向
    3. 内设机构及人员配置
  • 研究队伍
    1. 师资队伍简介
    2. 学术带头人
    3. 固定研究人员
    4. 实验技术人员
  • 人才培养
    1. 基本情况简介
    2. 学生培养
    3. 师资队伍培养
  • 科学研究及主要成果
    1. 科研项目
    2. 科研成果
    3. 获奖情况
    4. 代表性科研成果介绍
  • 开放与交流
    1. 国内外学术交流
    2. 实验室开放基金
  • 科研资源共享
    1. 开放共享情况简介
    2. 科研设施及仪器设备
    3. 开放共享办法
  • 运行管理
    1.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2. 实验室管理条例
    3. 实验室年度报告
    • 师资队伍简介
    • 学术带头人
    • 固定研究人员
      1. 教授(正高) 副教授(副高) 讲师(中级)
    • 实验技术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固定研究人员 > 教授(正高)教授(正高)
    李碧雄.jpg

    姓名: 李碧雄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0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libix@126.com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水电大楼A237 

    邮编: 610065 

     

    【个人描述】

    土木系系主任。四川省第十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委员会组织委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抗震、结构健康检测、新型墙体材料研发、新型装配式民居研发。

     

    【学习及工作经历】

    1. 2005.9—2011.6,  四川大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抗震)  博士

    2. 1992.7—1995.3,  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岩土工程(加筋挡土墙)  硕士

    3. 1988.9-1992.7,  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  学士

    4. 2013.6—至今,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

    5. 2002.7—2013.6,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6. 1997.7—2002.7,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

    7. 1995.3—1997.7,  四川大学城环学院土木工程系助教

    8. 2013.1—至今,    九三四川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兼组织委员、一支社主委

    9. 2005.7—至今,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

    10. 2003.7—2005.7,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工程系结构教研室副主任

    11. 2014.8,          在英国牛津大学“世界经济与公共政策研修班”学习2周

    12. 2013.1-2,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研究1个月

    13. 2010.1-2011.1,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系和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1年

    14. 2008.3-2008.4,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习一个月

     

    【主要研究领域】

    1. 工程结构震损机理、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技术  

    2. 地震中楼梯和主体结构相互作用机理  

    3. 填充墙与RC框架协同抗震性能  

    4. 空心砖和空心砖砌体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 新型再生固废物墙体材料研制  

    6. 基于材料电阻抗特性的混凝土裂缝检测技术  

    7. 混凝土耐久性  

    8. 基于损伤和耗能的RC柱抗震性能研究  

    9. 加筋土高挡墙力学机理研究

     

    【承担的主要课程】

    1. 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本科生  

    2. 建筑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本科生  

    3. 建筑抗震设计,本科生  

    4. 专业英语,研究生  

    5. 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研究生  

    6. 房屋结构检测加固技术,本科和研究生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 负责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能量耗散和损伤力学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2013KF05。  

    2. 负责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2013地震灾害重建应急项目“芦山地震后工程结构震害评估与加固建议”,2013scu1906。

    3. 负责人,横向合作课题“新型节能墙板和空心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协同抗震性能对比研究”,13H0945。  

    4. 负责人,国际合作项目“碳纤维加固大坝的计算和试验研究”,Z2004-2-51007。  

    5. 子题负责人,国际合作项目“高原大桥倒塌的地质力学原因分析”,  09ZHCJ-01。

    6. 负责人,四川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阻抗成像技术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研究”,校200552  

    7. 子题负责人,国家外专局引智计划项目“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基础建设及经济重建重大问题研究”  20085100313

    8. 负责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间抗震性能研究”,SKZ200904  

    9. 子题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触发式视频信号采集技术”,2012BAK10B07  

     

    【代表性论著】

    1. Li,  Bi-Xiong, Khalid Mosalam.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airways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ASCE. 2013,  27:  721-730. doi:10.1061/(ASCE)CF.1943-5509.0000382.  (SCI)WOS:000327026000005

    2. Li  Yexue, Zhu Zhemin, Li Bixiong.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stress waves across j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 2011,48:364–371.  doi:10.1016/j.ijrmms.2011.01.002  (SCI)WOS:000288425100002

    3. Grundy, P; Li, BX (Li,  Bixiong); Wang, QY. Lessons from Wenchuan 5. 12 for Building Seismic Resilience  in China.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DISASTER AND RISK CONFERENCE. CHENGDU, JUL  13-15, 2009,  p: 174-179.(SCI)  WOS:000276032000028

    4. Li  Bixiong, Zhe Wang, Khalid M. Mosalam, and Heping Xie. Wenchuan Earthquake Field  Reconnaissance o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Buildings With and Without Masonry  Infill Walls[C].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Beijing, China, S31-035.

    5. 李碧雄,陈剑,莫思特等.  预设裂缝水泥砂浆试块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及交流阻抗特性试验研究.建筑材料学报,  2015.3.13,网络优先发表。

    6. 李碧雄,陈剑,莫思特等.  基于交流阻抗谱法检测水泥砂浆裂缝试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 46(1).  167-171. EI: 20140817350129

    7. 石宇翔,李碧雄,雷涛等.  基于损伤和能量耗散的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4, 38(1):  134-138.

    8. 吴瑾炎,李碧雄,陈剑等.  双掺粉煤灰和硅粉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工业建筑,2014,  44(5):91-94.

    9. 曹进,李碧雄,邓建辉等.  芦山地震砌体结构震害及分析.  建筑结构,2013,43(24):28-32.  

    10. 彭娟,李碧雄,邓建辉等.  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空心砖填充墙震害反思. 世界地震工程. 2014, 30(2): 186-193.  

    11. 李碧雄,莫思特,王哲.  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成因及震害分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36(3):  120-127.

    12. 马进,李碧雄,王哲.  带楼梯构件框架结构静力推覆试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44(S1):115-123.  Ei: 20122715215676. 通讯联系人

    13. 谢和平,邓建辉,李碧雄.  四川芦山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分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 35(2):  1-7.

    14. 李碧雄,邓建辉.  龙门山断裂带深溪沟段断层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30(S1):2653-2660.Li Bixiong, Deng  Jianhui. EXPERIMENTAL STUDY OF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AULT MATERIALS  FROM SHENXIGOU RUPTURE OF LONGMENSHAN FAULT.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11,30(S1):2653-2660.  EI: 20113314234984.

    15. Li,  Bi-Xiong, Gan, Li-Gang; Wang, Qing-Yua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engthened  buildings tested by earthquake and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 42, n 5, p 142-149, September 2010 [李碧雄,甘立刚,王清远.  基于实际震害和数值分析的加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5):142~149.]   EI: 20104313334841.

    16. Li  Bixiong, Lei Tao, Deng Jianhui, etc. Lessons learnt from performance of school  building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 41(3): 172~179. [李碧雄,  雷涛, 邓建辉. 汶川地震中学校建筑震害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3): 172~179.]  EI: 092712164242  

    17. Li  Bixiong, Xie Heping, Wang Zhe, etc. Wenchuan Earthquake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Analysis on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s[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 41(4) : 19-25. [李碧雄,谢和平,王哲等.  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4):  19-25.] EI: 093212244267

    18. Li  Bixiong, Deng Jianhui, Wang Zhe. Lessons from the performances of masonry  structures with ground RC frame suffered 5.12 Wenchuan Earthquake[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42(3):342-347.[李碧雄,邓建辉,王哲.  5.12汶川地震底框砖房震害启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2(3):342-347.]

    19. Li  Bixiong, Xie Heping, Deng Jianhui, etc. Analysis of Buildings Performance and  Damage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Suggestion for Seismic Design [J].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9,29(2):224-230.  [李碧雄,谢和平,邓建辉等.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2):224-230.]  

    20. Wang Xuan, Li Bixiong,  Wang Zhe. Reflect on the seismic property of the R.C. frame with infill walls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Industrial Construcation, 2009,39(1):25-29.  [王旋,李碧雄,王哲,薛永亮. 汶川地震中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思考.  工业建筑,2009,39(1):25-29. ]  通讯联系人

     

    【期刊编委】

    土木工程

     

    【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学会桥梁结构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省土木学会结构专委会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  


    【获奖】

    1. 2004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2. 2005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  

    3. 2005获四川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奖三等奖

    4. 2009 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5. 2002、2003、2004、2007年四次获四川大学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称号  

    6. 2008年获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7. 2012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第一)  

    8. 2013年获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先进工作者

    9. 四川大学2013-2014年度先进个人  

     

    【专利】

    1. 李碧雄,莫思特.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阻抗成像技术的混凝土损伤检测方法与设备. ZL 2006 1 0020932.8   授权公告日:2009年3月11日  

    2. 李碧雄,莫思特.  授权公告日——臭氧水消毒机水流控制装置与臭氧水消毒机. ZL 2006 1 0022282.0   发明专利授权日:2009年4月28日  

    3. 莫思特,李碧雄.  国家发明专利——以钢筋为电极的混凝土裂缝检测仪. ZL 2012 1 0199249.0   授权公告日:2013年10月30日  

    4. 李碧雄,陈剑,吴谨炎,莫思特.  国家发明专利——阻抗谱测试仪及测试方法,ZL 2013 1 0030062.2   授权公告日:2014年12月10日  

    5. 李碧雄,陈剑,吴谨炎,莫思特.  国家发明专利——以钢筋为电极的混凝土监控检测仪及其监控检测方法,ZL 2013 1  0029782.7,授权公告日:2015年2月25日。


    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地址: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黄河中路1段四川大学香港马会大楼A109
    手机:15928042556、15680798002    电话:028-85465866    
    邮编:610225    邮箱:liuyangecho@163.com
    蜀6102345678号: 技术支持:诚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