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1. 简介
    2. 主要研究方向
    3. 内设机构及人员配置
  • 研究队伍
    1. 师资队伍简介
    2. 学术带头人
    3. 固定研究人员
    4. 实验技术人员
  • 人才培养
    1. 基本情况简介
    2. 学生培养
    3. 师资队伍培养
  • 科学研究及主要成果
    1. 科研项目
    2. 科研成果
    3. 获奖情况
    4. 代表性科研成果介绍
  • 开放与交流
    1. 国内外学术交流
    2. 实验室开放基金
  • 科研资源共享
    1. 开放共享情况简介
    2. 科研设施及仪器设备
    3. 开放共享办法
  • 运行管理
    1.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2. 实验室管理条例
    3. 实验室年度报告
    •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通知新闻通知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清远教授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liuyang     浏览量:次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清远教授团队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第一完成单位)。

     

    blob.png    blob.png 

     

    王清远教授团队围绕超长寿命疲劳断裂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了四大方面的突破性进展:①振动加速实验新方法,突破了国外限制,建立了复杂条件下超长寿命疲劳表征和测试新平台;②复式S-N曲线新发现,突破了疲劳极限存在性定义,给疲劳设计带来新概念;③疲劳空隙新机理,揭示了超长寿命疲劳内部裂纹萌生及其发展新机理;④萌生寿命新模型,首次明确萌生寿命可超过总寿命的99%以上,建立了疲劳寿命与夹杂的新理论模型。研究成果被德国DGM前主任委员Mughrabi教授评价为“Wang et al. provided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vidence”(王提供了首次实验证实);德国Zimmermann教授(VHCF7大会主席)在Inter Mater Rev(IF=8.5)多次评价为“findings of Wang”(王的发现);美国McDowell教授(国际疲劳杂志主编)评价为“successful in obtaining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inclusion size and fatigue life”(成功地建立了疲劳寿命和夹杂尺寸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在2018年首次发布了全国现有煤矿地下空间可开发利用分布图,将以国家自然科学奖为基础,深入开展地下空间结构工程安全与长寿命耐久性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推动“深部地下工程耐久性与安全性”方向的研究工作。

     


    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地址: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黄河中路1段四川大学香港马会大楼A109
    手机:15928042556、15680798002    电话:028-85465866    
    邮编:610225    邮箱:liuyangecho@163.com
    蜀6102345678号: 技术支持:诚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