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恩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6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联系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川大水电学院A239室
邮编:610065
电子邮箱:liuenlong@scu.edu.cn; 37150594@qq.com
电话号码:028 85405121
个人简介
刘恩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76年生,河南商丘人。2006年1月获得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中科院院士沈珠江先生。主要从事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土动力学与高土石坝工程、颗粒物质的微观力学、冻土本构关系与水-热-力耦合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第1/通讯作者的SCI/EI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合著专著/教材5部。曾访问和工作于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诺丁汉大学、墨尔本大学、法国ENTPE。
主要研究领域:
(1)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
(2)土动力学与高土石坝工程;
(3)粒状材料微观力学分析;
(4)滑坡灾害与防治;
(5)冻土力学与寒区工程。
主要学术成果简介:
(1)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验证了岩土破损力学对结构性岩土材料力学抽象的正确性,开展了人工制备初始均质和初始各向异性结构性土样的制备方法,建立了初始均质和考虑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和强度准则,实现了二元介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算法;
(2)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及力学分析:分析了粒状材料颗粒破碎模式,揭示了粒状材料的颗粒破碎机理,建立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模型,探讨了堆石料的临界状态线变化规律,提出了堆石料的考虑颗粒破碎的静力和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
(3)岩石动力特性及本构模型:分析了不同频率和围压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揭示了循环加载下岩石破坏的物理机制,建立了循环加载应力路径下岩石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提出了危岩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运动和演化规律;
(4)非饱和土降雨入渗数值模拟:进行了考虑孔隙气、水和土固体骨架应力-变形耦合的非饱和土有限元分析,揭示了非饱和土坡中孔压场、应力场和变形场的演化规律;并建立了正常固结和超固结粘土考虑温度影响的本构模型;
(5)冻土力学与数值分析:揭示了粗颗粒含量对冻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和循环荷载下冻土的损伤疲劳破坏规律,建立了冻土的蠕变本构模型和冻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及强度准则,进行了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热、力耦合分析。
科研项目:
(1)“高温冻土的细观破损机制与宏-细观本构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01-2021.12,项目负责;
(2)“土冻结过程的水-热-力三场耦合数值模拟”,2015.01-2018.12,项目负责;
(3)“卵石层隧道失稳机制及其颗粒流模拟研究”(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6.04-2017.03,项目负责;
(4)“高土石坝地震灾变过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高土石坝地震灾变过程模拟与集成研究(9121530130)的合作研究课题),2013.05-2016.12,项目负责;
(5)“高土石坝筑坝材料动力本构模型和震后坝体永久变形分析”(3-2),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01-2017.12,项目负责;
(6)“循环荷载作用下易破碎粒状材料的变形机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SKLGP2014K006),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01-2016.12,项目负责。
(7)“水电水利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发育失稳过程与物理力学机制”(P123-201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2012.01-2014.12,项目负责;
(8)“冶勒大坝及右坝肩边坡抗震动力分析”,国电南桠河公司委托研究项目,2014.05-2014.12,项目负责人之一,负责动力变形计算,项目负责。
(9)“余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动力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四川大学地震灾后重建应急研究项目,2013.07-2013.12,项目负责;
(10)“基于细观破损机制的结构性土各向异性二元介质模型研究”(51009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11.01-2013.12,项目负责;
(11)“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动力破坏机制研究”( SKLGP2011K006),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01-2012.12,项目负责;
(12)“考虑颗粒破损的土石料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研究”(水利部公益项目《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01014)的合作研究课题),2009.11-2011.11,项目负责;
(13)“余震荷载作用下裂隙边坡失稳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2009.11-2011.11,项目负责;
(14)“非饱和土裂隙边坡渐进破坏的物理机制研究”( 20090461344),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第46批资助基金,2009.08-2011.08,项目负责;
(15)“考虑宏细观破损机制的结构性土二元介质模型研究”(201003707),中国博士后第三批特别资助基金,2009.08-2011.08,项目负责;
(16)“颗粒破碎机理研究及其在高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四川大学人才引进资助项目,2009.01-2011.12,项目负责;
(17)“岩土材料破损过程的细观数值模拟”(YK90506),南京水科院流动基金,2004.12-2006.12,项目负责;
(18)“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老姆井尾矿坝抗震动力分析”,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委托项目,2014.06-2014.10,项目负责;
(19) “Research project on development of infused-ceramic material for blast and ballistic impact barriers”(POD0713974),Singapore政府项目,2008.03-2009.03,主要参与人;
(20)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problems of geo-materials for the ARC Linkage project”,澳大利亚政府研究基金,2007.05-2008.03,主要参与人;
(21) “复杂应力路线下结构性粘土的破损机理及数值模拟” (50479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01-2007.12,主要参与人。(项目负责人:沈珠江)
(22)“岩土材料碎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10272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01-2005.12,主要参与人;(项目负责人:沈珠江)。
荣誉奖励:
2009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
指导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张树祎获得2012年度四川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指导的2012届硕士毕业生罗开泰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4年度);
获得2016年度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名称:大型尾矿库和水利工程筑坝材料及库岸坡体材料动力本构模型、灾变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第1完成人)。
指导的2017届硕士毕业生侯丰获得第三届 “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 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 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 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环境岩土工程分会 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 理事;
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 理事。
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Engineering Geology》、《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Soils and Foundations》、《Acta Geotechnica》和《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等,及国内学术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的审稿人。
期刊编委: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